时光总是在不经意间就匆匆流过,
春节,
中国人心里最重要的节日
当阖家团圆,守夜祝团圆。
无论多忙,多远,
所有的中国人都一定要在这几天里踏上归家的路。
不知道身在异国他乡无法归家的你,
可否有家人陪在你身边?
家里老一辈的人时常感叹,
如今的年味儿啊,是越来越淡了。
随着传统民俗逐渐被遗忘,
似乎他们心里的欢乐时光也被留在了那个年代。
他们那时候的中国年到底是什么样的呢?
从新中国刚刚成立的五十年代到现在的二十一世纪,
春节,
这个中国人眼里最重要的传统节日,
到底发生了怎么样翻天覆地的变化?
1950s 五十年代,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,春节的欢庆活动染上了浓浓的政治色彩。每一个机关,工厂,各地文化宫都要举办自己的文化晚会。劳动人民用自己的热情和欢笑拥簇新政府的成立,迎接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春节。
1956 年的春节,房山县的村民围坐在一起,第一次听到了收音机里传来的远方的祝福。

各市,郊,县文化宫都在举办春节联欢晚会。

没有礼堂,天做顶,石头做椅,怎样的环境都阻挡不了中国人欢庆春节到来时的喜悦。

新年了,‘总把新桃换旧符‘,‘学习先进经验’是极具那个年代风采的横幅。那个时候,' 能不回家就不回家’成了新的宣传口号,机关部门的干部们纷纷下到工农家庭给大家伙儿拜年。下图就是南京燕子矶公社的书记在去农家拜年时帮忙张贴春联。

贴窗花是不能少的,被雾气染得白茫茫的窗户上贴上红红的窗花儿,一下就有了过年的气氛。

当然不能少的还有包饺子。老人包着饺子,孩子在旁边跑跑跳跳,这是最有过年氛围的画面。

1960s 六十年代是属于集体的时代。单位发电影票,组织联欢,街道组织打扫卫生,置办年货,贴上装饰。许许多多的人们结伴来到大街上购置年货。

母亲在家里常常说,现在的过年小孩子也不觉得多开心,她们小时候最喜欢过年,因为过年就能吃到平时吃不到的肉还有各种各样的酥糖和零嘴儿。那个年代,很多的食品只有在过年才有得买,哪里像现在,想吃什么随时都能吃到。

过年最让孩子开心的事的就是能穿上新衣服

1967 年的时候,国务院提出了‘春节不放假’的政策,春节期间,各地公社,工厂纷纷组织各式各样的活动,开创各种学习班,过‘革命化的春节’。

1970s 七十年代,人民的文化生活和物质都渐渐丰富了起来。过年的时候的活动也就变得越来越多样化。
过年了,一家人聚在一起照一张合影。

孩子们在弄堂里放着炮仗。

年夜饭也从以前的素菜为主变成了有鱼有肉的各样菜式。

1980s 八十年代,改革开放初期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。人民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这十年,是中国经济飞速增长的十年。毫无例外的,春节的庆祝方式也就愈发丰富起来。如果说八十年代的时候人们过春节的方式有了什么变化,那一定就是 --- 看春晚。
1983 年,中国中央电视台举办了 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。从这一年起,中国人过春节就多了一项必不可少的项目,看春晚。多少关于春节难以忘怀的记忆,都和春晚紧紧连在了一起。

第一届春晚的主持人: 王景愚、刘晓庆、姜昆、马季。那个时候的刘晓庆还是个少女,姜昆老师还是正值壮年意气风发,那个时候马东还是个孩子,他的父亲马季才是全国人民最喜爱的相声演员。

赵忠祥老师在为春晚致开幕词。那个时候听到他的声音还没有人会想到动物世界。

当年只有三十多岁的李谷一一首《乡恋》唱红大江南北。直到今天,电视机里响起熟悉的旋律,大家仍旧会跟着唱,‘你的声音,你的歌声 ... ’

1984 年,张明敏在春晚上的一首《我的中国心》把台湾流行音乐带到了国内,一夜间,全国上下都认识了张明敏这位台湾歌手。

1987 年,一个高大英俊的大男孩儿因为春晚一夜之间红遍中国,他劲歌热舞带来一曲《冬天里的一把火》,至今仍旧为人津津乐道,他就是 -- 费翔。

八十年代,彩电 , 冰箱 , 洗衣机 , 录音机四大件开始走进寻常人家。过节的时候,人们纷纷上街采购大件。

商场卖的商品也越来越多样化,下图是八十年代中期春节时的北京王府井,人们在抢着买平时买不到的糖果。

1990s 九十年代,人们的生活越过越好,春晚也办的越来越好。越来越多的人因为春晚一夜爆红。
1990 年春晚,宋祖英以一首《小背篓》唱红中国,此后连续 24 年登上春晚舞台。

同在 90 年春晚火遍全国的还有赵本山。他和黄小娟的小品《相亲》给大家带来无数欢乐。

1994 年,北京市区开始禁止燃放爆竹。直到今天,全国已经有 536 个城市出台烟花爆竹限放政策。从此,春节再也没有了绚烂烟花,没有了小朋友围着鞭炮捂着耳朵又害怕又想看的场景。传说,放鞭炮是为了吓跑一种叫‘年’的兽,不知道,没有了鞭炮的‘年‘,会不会觉得寂寞。

90 年代中期,人们不满足于在家过春节,开始把春节当成黄金周。1996 年 12 月,海南、昆明、厦门、武夷山等国内热门路线就已经爆满。那年北京春节旅游过年的人数在 10 万人上下。下图是 96 年春节爆满的某旅游景点。从这个时候开始,春节,不仅有成亿的人往家赶着团圆,却又有成亿的人往外跑。

21 世纪
21 世纪的春节到底变了多少?
天天都有出道的明星,再也没有明星能因为春晚而一炮而火。春晚想的也不再是寻找有潜力的节目,而是请当红的明星。办春晚的也不是只有央视了,这个不好看,换个台继续看。大年三十儿晚上,大人打麻将打牌,小孩玩电脑玩iPad,好像已经是一种常态了。

春节旅游,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不满足于国内旅游,更多人涌向了澳新,欧美,日韩,东南亚等国家。据统计,这个春节将有百分之四十的中国人都在出去旅游。春节时间的旅游景点还能看到景点吗?这这这只有人人人啊。

好不容易聚在一起的家人围在一起吃个年夜饭也是绝对少不了酒。推杯换盏几个小时,说实话,你有几年没有和家人一起清醒的看完一次春晚,和和美美的守个夜了?

无论聚在一起做什么,
无论是物资贫乏的五十年代,
还是飞速发展的二十一世纪,
什么风雪也阻挡不了中国人过年要回家的脚步。

春运人潮再凶猛,家再远,票再难买,站着也要回家。
一路多艰辛,拿到回家的票,脸上就有止不住的笑意。
有钱没钱,回家过年。
一年里,最幸福的事情,就是,回家过年,和家人,在一起。

一路奔波,只是为了,和你相聚,这一个瞬间。

从纸质的春节快乐到祝福短信再到群发微信,
从噼里啪啦的二踢脚鞭炮到绚烂烟火再到禁燃,
从老人们给孩子发红包到朋友亲人之间发微信红包,
中国人的春节习俗一直在变。
我们得到着,也失去着。
没有变的,是每年春节亲亿万颗盼着回家团圆的心,
是一桌和和美美的团圆饭,
是零点钟声前那一碗滚烫的饺子,
是春晚的那一首《难忘今宵》,
是对来年深深的期冀和祝福。